自我打磨与理想追寻
作者:流风余韵1
写作文网 xiezuowen.net
年轻的我,虽然不再虚无缥缈,但依然充满幻想。生活的艰辛逐渐显现,庆幸的是,我还在坚持从十岁起就认定的事情——读书。书不仅是阅读与学习的载体,更是提升技能、增长阅历的工具。
尽管高三学业繁忙,我还是偶尔会在外界喧嚣和内心烦躁时,以小说来抚慰心灵。这并非真正的滋养,而是一种暂时的自我讨好。高中时光是我人生中第一段自我打磨的阶段,生活的艰辛成为推动我前进的动力,促使我磨掉那些虚无缥缈的想法。
有人指出,自卑的极致是吹嘘自己事事皆天才。我曾多年将自己视为天才,然而经过半年的高中生活,却变成了众人眼中的“庸才”。再过半年,我又承认了自己是“废柴”。在宝贵的三年里,我走了一年的弯路,这段经历虽漫长无聊,但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现实。
高尔基说:“当大自然剥夺了人类用四肢爬行的能力时,又给了他一根拐杖——理想。”高中阶段正是适合谈论理想的时光,我的理想是让人生更加丰满,具体而言就是追求博学与明辨。为实现这一目标,我希望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,继续通过读书来提升自己。
吃苦常与耐劳联系在一起,但我不喜欢“耐”这个词,因为它趋向于忍耐和麻木。我更认同王小波的观点:中国文化不提倡用脑子想,而是提倡用肩膀扛。作为一个喜欢动脑筋的人,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变得懒散。
高二的时光充满了与懒惰的斗争,其间滋味“如鱼饮水,冷暖自知”。为改变自己,我不断提醒:“什么都无法改变的人,什么都无法得到。”无论是晚间跑步还是早晨赖床,这个口号都时刻敲打着我的心灵。面对难题,我会咬牙坚持;处理简单题目时,也会告诫自己认真对待,不敢有丝毫懈怠。
张闻天说:“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。”当前的生活虽非我理想中的样子,但却是无比适合我的状态。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如此踏实、幽默与自足。接下来的路途,或许是向生命更深处探索的过程。
比起一辈子不犯错误的绵羊,上帝或许更欣赏迷途知返的羔羊。我仍在前行,虽然已抵达内心认定的目的地,但在未来的路上,仍需不断探索与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