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贴春联与倒福的文化传承
作者:雨彤3
写作文网 xiezuowen.net
春节一到,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与倒“福”,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。今年我了解到春节贴春联与倒“福”的由来,增长了不少知识。
对联还有一个俗名叫门对子。每年春节,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,更增添了喜庆气氛。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。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,上面写有“神荼”、“郁垒”二神名,以驱鬼避邪。每逢春节,人们总要用新桃符替换旧挑符。王安石“千门万户除旧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的诗句,正描述了这件事。
春联始于五代时期。公元964年,后蜀主孟昶先让学士辛寅逊在桃板上题词,后来觉得不满意,便亲自写了“新年纳余庆,佳节号长春”。自此,题桃符逐渐演变成写春联了。随着纸张的大量生产,人们开始用纸取代桃木板。这就是贴春联的由来。传统的春联总是写在红纸上,寓意红火平安;现在的春联则演变成烫金字体,外圈装饰精美,绘有各种图案。一般的春联分为上联、下联与横批,上联和下联尾字一般带有谐音,读起来朗朗上口。常见的春联有:“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”——横批“万象更新”,以及“绿竹别其三分景 红梅正报万家春”——横批“春回大地”等等。
春节除了贴春联,还有在门上贴“福”字的习俗。贴“福”可是有讲究的:一般都要倒贴,“福倒”即“幸福已到”、“福气已到”的意思。这个习俗背后还有一个民间传说。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“福”字作为暗记准备杀人,马皇后为消弭这场灾祸,命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“福”字。马皇后的旨意无人敢违抗,于是家家户户都贴了“福”字。
据传有户人家不识字,竟然把“福”字贴倒了。第二天,皇帝派人上街查看时发现,不仅每家都贴了“福”字,还有一家的“福”字是倒着贴的。这让皇帝大为震怒,立即下令御林军将那家满门抄斩。马皇后见状连忙劝解朱元璋:“那家人知道您今天来访,故意把‘福’字倒贴了,这不是‘福到’的意思吗?”皇帝听了觉得有理,便下令赦免那家人。
如今人们依然保留着贴春联和倒“福”字的传统文化习俗。虽然形式在不断演变,但文化之根却始终未变。这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春节中,贴春联与倒“福”字的文化传承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