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国情怀:从杜甫到现代
作者:莓Berry小子
写作文网 xiezuowen.net
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”,身处安史之乱中的杜甫,牵挂着重在山东、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,他们是生还是死啊!颠沛流离中,他在异乡的鼓声和孤雁的叫声中仰望秋夜的月亮和露珠,不禁更加思念故土。
山河破碎,没有“国”哪有“家”啊!杜甫心中不仅有“家”,更有“国”。即使漂泊在四川成都,生活艰难,茅屋被秋风吹破,他依然向上天祈求:“愿有千万间广厦,让所有寒士都能开心颜”。他知道要推己及人,渴望温暖能普照人间。
“受光于庭户仅见一堂,受光于天下可照四方”,能把温暖与幸福传递给芸芸众生,这是一种博大的胸怀,是一种高尚的境界。仅仅家中的温暖幸福只能算是小家,只有能让全民都感受到温暖和幸福,才能称为大家。
正如歌中所唱,“家是最小国,国是千万家;有了强盛的国,才有富裕的家”。生活在这“家”与“国”之中的每个人,都应该具备家国情怀。
所谓“家国情怀”,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怀有的深厚情感,是对国家富强、人民幸福的理想追求,也是一种高度认同感、归属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。
这种情怀首先表现在爱国之情上。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服于外敌,正是因为心中有汉,心中有国。卫律的威胁引诱无法使他背叛汉朝;李陵的劝降之言无法令他仇视故国;单于的长期折磨不能让他忘记祖国。面对凛冽的北风和悠扬的胡笳声,他的爱国之心始终如一。
“家国情怀”也体现在爱民之情上。邓小平曾说: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,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”,这赤子之心溢于言表。“县委书记的榜样”焦裕禄下乡看望生病的老人时,即便素不相识,仍亲切地称呼为“娘”,视百姓如父母。
此外,“家国情怀”还表现为尽心尽力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。“天下兴亡,匹夫有责”,每个人都应当关心国家命运。无论是身居高位还是身处基层,都应以天下为己任,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复兴的宏愿之中。
“家国情怀”不意味着要抛弃小家、忘记亲人,而是要在兼顾小家的同时,心系大家,由“家”及“国”,用爱心拥抱整个民族和祖国。
“家国情怀”是立身养德的根本,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高尚情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