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国时期,秦国国力最为强盛,经常对其他诸侯国发动进攻。
有一次,赵王获得了一块无价之宝——和氏璧。秦王得知后,表示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这块宝玉。
赵王听闻消息后非常焦虑,立即派遣蔺相如携带和氏璧前往秦国。蔺相如觐见秦王时发现对方并无诚意以城换壁,便巧妙地以举行典礼为由,将宝玉安全带回了赵国。
这一事件被称为“完璧归赵”,蔺相如因此被封为上大夫。
几年后,秦王邀请赵王在渑池会面。赵王安排蔺相如同行,并让大将军廉颇率军驻守,以防不测。
在渑池会上,秦王要求赵王弹瑟并记录下来。蔺相如见赵王遭受如此羞辱,当即以生命担保要求秦王击缶,以示侮辱回敬。
由于早有准备,秦王被迫击缶。蔺相如因此再次立功,被擢升为上卿,地位仅次于廉颇。
然而,廉颇心怀不满,扬言若遇到蔺相如必定让他难堪。
蔺相如得知后选择避让,甚至称病不上朝。随从对此感到不解,便询问原因。蔺相如解释道:“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,是因为我赵国有武将廉颇和文臣蔺相如。如果两人不和,必将削弱赵国的凝聚力,使秦国有机可乘。”
廉颇闻言深感悔悟,主动脱下自己的战袍,背负荆条前去向蔺相如请罪。
自此以后,两人化干戈为玉帛,成为至交,共同致力于守护赵国的安全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