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上午,我们班迎来了一次特别的观影活动——观看电影《一个也不能少》,这次的组织者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。说来也有趣,只有他才有这个“特权”带我们看电影,其他老师似乎都“心有余而力不足”。不得不说,这部电影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思考。
故事发生在一所偏远农村小学,全校只有一个班级和一位老师——高老师。因为母亲生病,他不得不暂时回家照顾,于是请来了魏老师代课。临走前,高老师交给了魏老师26根粉笔,并调侃道“每天最多用一根,不够自己想办法”。这个细节让我印象深刻。
第一天上课时,魏老师要求学生们抄课文,但大家纷纷表示不会写。面对这种状况,魏老师的坚持让我有些不理解,甚至觉得她有些“蛮横无理”。可当我回想起自己的学习经历,那些也曾因各种原因未能完成作业的时光,我对这群农村孩子的处境多了几分理解和同情。
故事随后展开了一段感人的旅程:家境贫困的学生张慧科辍学去城里打工。魏老师为了找回他,踏上了进城寻人的艰难之路。学生们通过卖砖筹钱买火车票的想法让我既感动又心酸——仅仅20块钱的车费,他们却整整攒了一个月。
魏老师在城里为找张慧科所经历的种种磨难更是让人动容。她枵腹徒步,在电视台门口不断询问,只为登一条寻人启事;为了省钱,她喝自来水充饥,睡在车站椅子上度过了无数个夜晚……这些细节让我深刻体会到:教育工作者的伟大不仅在于传授知识,更在于那份执着和坚守。
最令我难忘的是魏老师如何打动电视台台长免费登广告的那个片段。她的真诚与坚持最终打动了台长,不仅登了广告,还安排了专门的采访报道。这一幕让我不禁感叹:人性本善,只要我们以诚相待,总会得到回应。
电影结束时,我不禁回望自己的学习之路。那些让老师生气的“小事”,与魏老师的遭遇相比,又算得了什么?我们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,更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