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令人心驰神往。樊锦诗常说:"我的心一直在敦煌,要去守护好敦煌,这就是我的命。"作为一名享誉全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者,樊锦诗因201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的荣誉而被大众熟知。
身着白衣,心怀锦绣。她以五十七年的坚守与执着,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真谛,展现了中华儿女对国家文物事业的赤子之情。提及中国脊梁,鲁迅先生曾说:"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,有拼命硬干的人,有为民请命的人,有舍身求法的人,这便是中国的脊梁"。
在敦煌莫高窟的工作环境中,樊锦诗与常伟鸿、段文杰等老一辈文物保护工作者一同奋斗。尽管与丈夫长期分居两地,忍受相思之苦,但当有机会调离时,她毅然选择留下。她常说:"文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职业操守就是国家的需要。"她用质朴的话语诠释着自己的信念。
梁启超曾言:"知责任者,大丈夫之始也;负责任者,大丈夫之终也。"樊锦诗正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何为责任担当。在管理工作中,她始终保持问题意识,勇于面对困难,善于解决问题。
八十年代的敦煌,面临技术落后和资金匮乏的困境。但樊锦诗没有退缩,而是迎难而上,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开创了"数字敦煌"项目,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。她的勤奋创新与求实严谨的态度,在当前社会某些急功近利的现象中显得尤为可贵。
正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所展现的那样,樊锦诗也以淡泊名利、坚韧不拔的精神投身于文物保护事业。她的这种品格正是当今社会所需要的。
荀子有言:"道虽弥,不行不至;事虽小,不为不成"。樊锦诗用她的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的含义:一生很长,长到足以记住一个人;一生很短,短到只能专注于一件事。
她把短暂的生命投入到敦煌文物保护事业中,在时光长河里书写了一篇华丽的篇章。谨以此文表达对樊锦诗先生由衷的敬意与赞美。
附记:烛曜锦绣中华,照亮万里江山;绘制诗意莫高,血洒醉人敦煌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