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阳光明媚,我站在阳台上,忽然感到一阵恍惚。不知从何时起,我站在窗前已能一览街道全景,不再需要踮起脚尖。
探出窗外,还能听见楼下的小店老板和对街的朋友打招呼:“晚上要不要来打麻将?”
孩童时期的许多事情,早已记不清了。
记得学校门口有许多文具店,名字都很简单。印象最深的是一家叫“豆豆”的文具店,专卖文具用品。
课后总会和同学一起去买零食,最爱光顾那家小夫妻开的店,他们总能带来新奇的小零食。放学时店里总是挤满了学生,老板娘常常一把拉过一个孩子,厉声问道:“你付钱了没有?”虽然语气难听,但没人放在心上。
那时的零花钱都被这两口子赚去了不少。
一年级时,我最喜欢数学课。老师会画一些圆,并问我们这是几个球。即使后来题目变难,我也总能积极举手回答。可随着难度增加,我的答案却时常被否定。慢慢地,我不再积极发言。
和女同学们在一起时,总会自然分成几拨人。记得那年我和一个玩伴不睦,一次班主任亲自出面调解,在语文课上让我们各自选出代表来协商。看着两个女孩忸怩地握手言和,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。下课后大家又重新玩在了一起。
到了高年级,老师们让同学们利用最后两节课写完作业回家。我和同桌常常比赛谁写得快。一次数学作业发下来需要订正,我向同学借了一本已经做好的答案抄了起来。不料被同桌举报给老师。看着她用红笔在本子上飞快批改,却说我“为了早回家而不择手段”。我当时又困惑又委屈。
成长的过程就是这样,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自己。渐渐学会了挣扎与反抗,但纯真的时代也一去不返。
每个人心中都有个彼得潘,带着我们飞翔玩耍做个天真孩童。长大后,我们不再会明知答案错误却依然往前冲的勇气,也不再因为一次握手就重修旧好。不知不觉中,我们开始模仿大人的样子生活。
但即便如此,我们仍能在成长的夹缝中保持一点幻想的空间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