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明成化七年(1471年),陶堰陶氏家族的第五代长子陶怿,在浙江省乡试中荣获第55名举人,这是继陶性之后陶堰走出的第二位举人。弘治三年(1490年),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踏上京城,参加礼部会试,最终荣登钱福榜,成为了陶堰陶氏家族历史上第一位进士。
陶怿高中进士后,受到了族人的极大尊敬和祝贺。为了纪念这一重要时刻,并激励后人,在弘治四年(1491年),陶氏望族特地在浙东古运河边的陶堰西上塘,为陶怿建造了一座宏伟壮丽的石质牌坊。这座牌坊的名字来源于陶怿所任职的刑部主事官职,因其所在部门被称为"秋官",且陶堰西上塘是陶怿的故乡,所以该牌坊被命名为"秋官里牌坊"。
秋官里牌坊采用四柱三间门楼式结构,方柱抹角,整体高度达4.5米,宽度达到7.7米。牌坊顶部为单檐歇山样式,额枋双面均雕刻着寓意吉祥的图案:双狮戏球、仙鹤、云龙以及鲤鱼跳龙门等。其中,额枋正中间刻有"秋官里"三个大字,上层则榜题着"赐进士"三字,背面中央更是𫔔刻了"湖山毓秀"的赞美词。
距离牌坊十多米的位置,在明正德十一年(1516年),又分别建起了双柱一间石坊各一座。这两座石坊如同忠诚的守护者,分立在大牌坊两侧。东侧石坊面向东方,名为"亚魁坊",用以表彰陶性、陶璐两位举人;西侧石坊则被称为"解元坊",纪念获得"解元"称号的陶谐。
这些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受损之前,两侧石坊都高达4.4米,宽4.5米,其梁上雕刻着龙凤、仙鹤、麒麟等祥瑞图案。尽管部分构件在历史长河中有所损毁,但牌坊的主体结构依然保存完好。
如今,这座历经五个多世纪风吹雨打的秋官里牌坊,仍然矗立在陶堰西上塘。它是研究当地地域文化及人文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,于200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成为后人传承和纪念的历史见证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