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《咬文嚼字》的挑错,著名作家以感谢和理解的态度作出积极回应,这一举动令人深感敬佩。人生境界的升华与生命的不朽,往往始于对他人批评的积极接纳。唯有如此,我们才能在不断完善中走向更高远的目标。
挑错之所以必要,源于主观认知的局限性。我们常易沉醉于自我的优势与光芒,却忽视了保持谦逊面对不足的重要性。认识到这一点,方能在成长路上避免盲目自信的陷阱。
善待他人的批评,旨在塑造更为理性的灵魂,助人清醒自持。以曹禺为例,他不仅追求艺术极致,更展现出接纳批评的博大胸怀。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拜访时,曹禺主动拿出黄永玉对他的尖锐批评信,并让翻译一字一句传达给对方。这种开放与坦诚的态度,正是其卓越之处的体现。
反之,若一味固执己见、排斥他人意见,则会使人生之路越走越窄。以李经纬为例,他在改革开放初期创立了"健力宝"公司,创造了一个商业奇迹。然而,面对成功,他却听不进任何批评之声。最终,因盲目扩张而耗尽企业元气,不仅使公司走向衰落,个人也身陷囹圄。
那么,如何善待批评以成就完美自我?首先,需保持心态的平和与淡定,不为批评所动摇;正如季羡林所说:"无论是鼓励还是批评,皆是对我的关爱。"其次,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建议与单纯为了挑错而存在的声音,对批评既不盲目接受,也不一味排斥,在审视、消化后再决定是否采纳。
人的一生难免犯错与迷失,但若能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对待他人批评,并从中汲取智慧,必将引领我们欣赏到更加绚丽的人生风景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