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北京秋天最美的所在,莫过于城外的郊野。这里的美,是那样让人心醉神迷。
驱车行驶在八达岭以北的公路上,窗外不断展开一幅幅动人的自然画卷。转过一道山梁,仿佛看见了米勒笔下的意境;再绕过一道弯,又宛如置身马奈的作品之中。斑斓的色彩从四面八方汇聚,每一抹颜色都充满生机与活力:金黄纯粹得彻底,深红通透得醉人,墨绿浓翠得苍郁。就连飘荡在瓦蓝天空中的白云,也如同鸡毛般轻盈卷曲。车内的人们为此心潮澎湃,却又隐隐带着几分惆怅:"如此美好的秋天,为何过得这般匆匆?"
时光进入十一月,人们难免生出眷恋之情。这种情怀的涌动,并非源于夏日单调绿意的漫长浸泡,也不仅仅是对秋阳下斑斓色彩与温暖季节的怀念;实则是这份和谐美景太过动人,是这些难以名状的灿烂色调太过丰盈。阳光照耀下,它们所散发出的乡野情调和诗意韵味,既深沉又浓郁。若说秋天是一个色彩交织、光影变幻的世界,这样的描述仍显不足。
因为生命才是最值得称道的,没有生命的景致总是显得僵硬。我们赞叹一幅画作富有灵气,而这种灵气本质上就是生命的体现。秋天并非宁静如水,也非仅仅聆听虫鸣鸟叫。它是炽热的、喧嚣的、跃动的。在这个季节,生命尽情绽放出它的美丽,唱响最高亢的生命赞歌。尤其当秋与冬交替之际,生命的顽强表现更显突出,仿佛一位老画师在晚年将毕生功力尽数倾注于画布。
公路两旁的白杨树便是例证。它们虽然苍老,树叶开始凋零,枝干裸露却依然挺拔向天。即便是飘落的枯叶,也不愿轻易化为尘土。即使干涸破碎,仍以蜷曲的姿态展现坚韧不屈的形态;若有人踩踏,那金黄的落叶更如绵软的绒毯般发出抗议之声。
金色秋阳下,车内的人们心潮澎湃。面对即将或正在逝去的秋天,人们沉默不语,内心充满对生命伟力的赞叹。近处白杨、远处红树、山坳油松以及杂草乱石,在阳光映照下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。蓝天白云与大地万物浑然一体,仿佛置身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油画之中。汽车发动机的声响也变得温柔迷离,车内的人们静静感受这浑然天成的生命之歌。
望着窗外流转的景色,人们不禁自问:为何久居京城却从未发现这般秋色?原来北京的秋天是如此动人,让人如此眷恋!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