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个人的人格修养若是高尚,说出的话语必定有他人愿意聆听的道理,且对他人有益。反之,若只为自己利益着想、谋求私利而无心为他人谋福利,则其言多为虚伪。真与假在短期内或许难以辨别,但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影响终会显现。
从历史的角度来看,真正与虚假的区分更为明显。一位怀有爱国之心的大臣冒着生命危险直言进谏,虽可能招致杀身之祸,却因其事迹而名垂青史;而奸佞小人所献的虚伪言辞,虽一时蒙混过关甚至获益,却终究为人唾弃、遗臭万年。这是因为忠臣始终以百姓为重,所说的话语自然有益于民;而奸臣只顾一己之私,其言辞焉能真实可信?
商朝时期,纣王暴虐无道,比干冒死劝谏却惨遭杀害;唐朝时,魏征多次直言不讳地指出唐太宗的过失,而太宗不仅未加害于他,反而采纳其建议,开创了"贞观之治"的盛世。两位忠臣都向皇帝表达了真诚的意见,但命运迥异,但他们无愧于心,对得起国家和人民,因而名留青史。
秦朝时期,赵高为测试权势而指鹿为马,最终导致朝廷人才凋零、加速了秦朝的灭亡;南宋时期,岳飞本有望直捣黄龙、收复失地,却被秦桧以谗言蒙蔽皇帝,召回并以莫须有之罪杀害于风波亭。赵高与秦桧虽一时权倾朝野,却因背离道义而遗臭万年。
什么是真?是说真话时问心无愧,无论他人是否接受,都坚守内心的真实;什么是假?是说出谎言即便获取暂时利益,也是对自身人格的背叛。做人切勿为了一时之利而出卖良心,虚假带来的"荣耀"实则是一种耻辱。
真诚如同圣洁的光芒,照亮大地、彰显正义;虚伪犹如贪婪的蛀虫,侵蚀理智,吞噬良知。